河南钓鱼人注意!垂钓新规出台,渔获物超过这个数,必须放水里
只允许一人一杆一线一钩,渔获总重不超5千克,单条不超10千克。近日,河南省自然水域垂钓管理办法{试行}13日出台!
只允许一人一杆一线一钩,渔获总重不超5千克,单条不超10千克。近日,河南省自然水域垂钓管理办法{试行}13日出台!
麦穗鱼是野钓中最常见的干扰者,体型小却数量多,什么都吃,从商品饵到昆虫尸体,来者不拒。
冬日的早晨,窗外寒风呼啸,曾经热闹的钓点如今空无一人。钓鱼人的朋友圈不再被渔获刷屏,取而代之的是对来年春天的期盼。这不是不爱钓鱼了,而是面对严冬的无奈退让。
从最开始钓白条,到现在后备箱塞满手竿、矶竿、钓箱、钓椅、钓台、各种浮漂、打窝船、探鱼器,一晃十年过去,钓鱼早不是 “打发时间”,成了我唯一的休闲活动。
2025年10月13日晚上8时许,河南邓州的两位钓友,他们甩出的这一竿,救回了一条鲜活的小生命,这或许是我们钓鱼人这辈子最值的一竿。
口罩过后这几年,很明显在农村,你能看到钓鱼的人越来越多,钓鱼的人群也不钓鱼再钓鱼是中老年人,甚至还有部分00后的身影,村里的小河、涝池、水库等地方,每天都有钓鱼人。
晚秋到了钓鱼将进入新一轮的挑战,在天冷钓鱼需要掌握以及注意的事项就要比夏季更多,如果大意那么鱼获肯定不佳。
七十岁以后的钓鱼老人,身体往往比不钓鱼的“宅家派”硬朗得多,这种反差,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。明明是坐着不动,为什么气色、反应、记忆还那么好?答案,藏在他们身上的这些小习惯里。
钓鱼有瘾,哪怕你瘾非常大也不怕,怕就怕深夜的水边,浮漂纹丝不动,你却坚信再守到天亮必有收获;清晨的阳光下鱼口正猛,你暗自发誓“再钓半小时就收”,结果一拖就是三小时。
“贵的饵料一定好?便宜的饵料能用吗?” 这是每个钓鱼人,尤其是新手,都会反复纠结的问题。 市面上的饵料,从几块钱一包的“地摊货”,到上百元一斤的“进口神饵”,价格天差地别。
钓鱼,本是一项与自然对话的静谧艺术,是“一竿一线一江湖”的诗意生活。但如今,一些钓友为了追求“爆护”的快感,不惜使用各种“神效”窝料,却不知这些所谓的“神器”正在悄悄毁掉我们共同的钓鱼资源。
饵料、底窝、浮漂、线组、杆子这五样玩意是野钓当中垂钓的一些工具,这个工具真正能帮助你的是锦上添花,合理的利用好这个工具正是每一样工具在使用当中能体现的价值,把它合理的利用好在钓位不出问题的这种基础上能帮你提高鱼获,这叫锦上添花。
2023年有人把养老钱投进年化15%的理财,48小时后APP打不开,客服消失,损失金额足够在县城买套全款房。
都说钓鱼人拒绝空军,宁滥勿缺。但是有时候明明爆护了,却依然让人提不起神。有些鱼钓到了比钓不到还让人难受,下面就介绍一下山东钓鱼人最不喜欢钓的5种鱼。这里说的只是淡水鱼,不包括海鱼,而且是大部分钓鱼人,不是全部钓鱼人,仅供参考,不喜勿喷,毕竟清道夫都有人喜欢吃,
小炮轻车赴钓场,黑坑波静待鱼忙。饵调香雾轻盈散,钩落波心韵致长。浮标微动知鱼至,竿梢轻颤待钩藏。莫愁滑口难开口,静守浮标月色凉。对于普通钓鱼人而言,非职业钓手,也不是钓鱼主播,也不是渔具店老板,在黑坑钓鱼,小炮的鲤鱼黑坑正钓是比较好的选择,不是大炮黑坑玩不起,
老郑蹲在淮河支流的滩涂上,烟蒂在泥地上摁出第三个印子。他盯着浮漂突然下沉的弧度,手腕一扬——鱼钩上挂着的不是期待中的鲫鱼,而是三条指节长的银灰色小鱼,鳞片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光。“又是麦穗鱼!”他无奈地把鱼扔进旁边的水桶,桶里已经躺着上百条这样的“小不点”,挤得